四季养生,对应的是春季防风,夏季防暑湿,秋季防燥,冬季防寒。“湿”是自然界六气之一,湿与脾相应,故湿多伤脾。湿性黏浊,会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及脏腑的运化功能。
中医把“湿”分为两种:外湿和内湿。湿邪难缠,有不易祛除的特性。
外湿是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外界的湿邪侵入人体产生的,如涉水淋雨、居处伤湿,或以水为事。常年生活在潮湿环境中的人,应该警惕因外湿诱发的各种疾病,如肩周炎、膝关节积液、骨关节疼痛等。
内湿是人体的气机运行过缓,形成了壅滞,有些人体形较胖、爱出汗、走几步路就会气喘吁吁、容易犯困、打不起精神,还经常出现腹泻等症状,这时就应该警惕身体的内在变化了。
舌苔厚腻
正常舌苔应该是薄白的,当舌苔颗粒细腻致密,揩之不去,刮之不脱,舌面上有一层油腻状黏液的苔质时,为腻苔;苔质较厚,望之不能见底,为厚苔。晨起漱口对镜看一下舌苔或许会让您看到身体是否有异常。还有的人到了夏季就感到口中腻腻的,带点苦味,即使美味佳肴食之也索然无味,也要注意自己是不是有“湿”。
起湿疹
夏季是否容易起湿疹,主要与体质有关。比如湿热重的体质,在抵抗力下降的阶段,湿邪刚好侵犯皮肤,就可能引发湿疹。而夏季湿疹高发,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夏季多雨,外界环境潮湿;二是炎热天气,人们喜欢吃生冷瓜果、冷饮来解暑,导致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下降,体内内生湿邪。外湿加上内湿,湿疹就容易发作。
犯困、没精神、没有食欲
湿邪的特点是重浊、粘滞、阻滞气机。一旦受湿邪困扰,人体就会困重,尤其是头部,“因于湿重如裹”,也就是说身体会出现浑身困倦,没有力气的症状表现。另外,因为脾脏喜燥恶湿,对湿邪十分敏感,所以脾脏很容易受到湿邪的侵犯,一旦脾阳运化功能失调,食欲就会欠佳。
小便黄、大便沾马桶
湿邪“伤害”了中焦的脾胃后,它进一步就会影响到下焦,我们的肾脏和膀胱就属于下焦的范畴。湿邪导致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下降,清浊不分,就会大便稀溏;而小便色黄,同样也是小肠受湿热入侵的表现。
虽然夏天湿气很重,但也很适合排湿。夏天气温高人体血液循环快。肌肤腠理开泄,此时贴敷最能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
选用相应的中药粉贴敷神阙穴(肚脐),不仅可以起到加快身体运化水湿的作用,温阳健脾、祛湿散寒,还可以调整五脏六腑气机运转,提高机体防御功能,祛除体内湿气。
依托中医敷疗技术,纯中药穴位贴敷,避免了药物经肝脏代谢对其的损伤和经胃肠道降解对药物的损耗
,绿色便捷,让患者在祛湿同时,更安心,更放心。
中医说“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这是因为“湿性缠绵”是其一大特点,即湿邪致病病程较长,缠绵难愈,反复发作,这是由湿邪的性质决定的。因此,祛湿可谓“漫漫之路”。日常还需做好这几点:
▶少食生冷
进食过于生冷的食物容易使湿邪停滞。中医认为湿性属水,水属于阴,因此湿为阴邪,耗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阳。
▶少喝冷饮
常喝冷饮会使得寒湿进入体内,形成湿邪。人体的气血、津液,遇到寒了就会凝,凝住以后就会不通畅,停滞不前,运行迟缓。
▶少吹空调
从室外突然进入空调房里,人体的汗孔就会关闭,汗被“关”在人体里,就会变为湿邪。另外,人如果在空调房里久待,本身阳气也会受到损伤。
满满的祛湿干货你get了吗?快为自己的身体开展一次“除湿”大扫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