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摘要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脑科中心学科带头人王占祥教授:我们医院是闽西南地区规模比较大的一家大型综合性医院,神经外科是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单位。这几年我们着力发展神经内镜技术、神经介入、功能神经外科、神经系统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尤其在脑胶质瘤新型放射性核素诊疗一体化的研究上获得了一些突破。另外,关于神经导航技术,我认为神经导航技术在精准神经外科里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我相信,随着导航技术跟可视化动力系统的有机结合,一定会让手术精度进一步提升,而且神经功能的保护进一步加强,手术的安全性就一定会更高。
本期专家访谈
神外前沿:医院及神经外科发展概况?
王占祥:我们医院成立于1937年,至今已有80余年的历史,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闽西南规模比较大的一家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
医院神经外科是我带领的学科,大家一直在努力,目前是福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所在单位,也是厦门大学神经科学学系。
我们整合了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康复、神经影像等多个学科,成立了厦门脑科中心,围绕常见、多发的神经系统疾病而努力。
目前,神经外科下设脑血管病、颅底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创伤外科等亚专业,还有独立的ICU单元,保障对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症的救治。科室还配置有神经导航、术中监测、立体定向仪等先进的神经外科硬件设备,保障我们开展高难度手术的需要。
这几年,我们在数字化医疗,医工转化上积极开拓。比如最近我们报道了新型核素在神经系统显像上的应用,用PET显像来弥补磁共振和CT显像不足。这方面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希望以后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好消息。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发展相对较快的亚专业是什么?有哪些相对领先的术式?
王占祥:这几年,我们着力在发展几个方向:第一是神经内镜技术,大家知道,现代的微创技术把颅底外科手术提高了一个层次,我们在内镜技术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精做细。像前颅底的鞍结节脑膜瘤、后颅底的斜坡脑膜瘤,都可以采用内镜技术。除了原来鞍区的垂体瘤、颅咽管瘤等常见肿瘤以外,现在我们已经扩大了经鼻内镜的手术入路,解决了原来许多疑难危重症的问题。
第二是神经介入技术,随着神经介入新材料不断涌现,手术治疗效果也不断提升,我们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努力打造本地区神经介入诊断和治疗中心。
第三是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我们是福建省最早开展DBS手术的单位。目前已积累了大量的手术经验。我们想在功能神经外科产学研上再发力,特别像疑难危重症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儿童的自闭症,老年人的阿尔茨海默症(AD),这也是我们最近聚焦的重点,包括基础研究、新药的尝试,争取未来几年能有更好更多的进展。
神外前沿:在颅底手术等方面,神经导航的应用和经验?
王占祥:神经导航技术在精准神经外科里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对于功能区附近的病变,如何很好的切除,又很好的保护好神经功能,避免造成术后神经功能缺失,神经导航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医院开展语言区神经导航的精准定位,还有运动区的神经导航精准定位,脑干区域的神经导航精准定位等,我觉得都让手术精度以及对神经功能的保护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我相信,随着导航技术进一步完善,能够让我们达到手术精度进一步提高,患者受益更大的目的。
神外前沿:数字神外的进展,动力和导航兼容实现可视化?
王占祥:随着导航技术应用的逐渐普及,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武器,就是可视化的动力设施。大家知道,对颅底外科的手术来讲,这些动力系统如何精准磨除一些障碍,更大更好的切除肿瘤,更好保护神经功能至关重要;有了可视化以后,我们这些动力设备大大提高了手术中的精度。
我相信,随着导航技术跟可视化动力系统的有机结合,一定会让手术精度进一步提升,而且神经功能的保护进一步加强,手术的安全性就一定会更高。
神外前沿:术中神经监护体系的建立,尤其是电生理监测?
王占祥:我们的体会很深,像听神经瘤手术,如果没有神经电生理监测,外科医生有时候都无从下手,神经电生理监测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一个有力工具。手术中,随着肿瘤的切除,我们及时的发现面神经,就能够很好地保护它。
像其他的肿瘤,如功能区肿瘤、运动区肿瘤,如何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同时最好的保护神经功能,我觉得,神经电生理监测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有力武器。
神外前沿:您提到的新型核素的临床研究进展?
王占祥:胶质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之一。我们也是福建省神经系统肿瘤精准诊断和治疗的重点实验室,在神经系统肿瘤领域,十几年来我们不断探索和摸索,不断积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经验。
这几年,我们特别聚焦在新型放射性核素在脑肿瘤精准定位上的应用。对于一些复发的难治性胶质瘤,有时用CT和核磁共振检查有一定的局限性,像肿瘤手术和放疗化疗后的假性进展,是肿瘤的复发还是肿瘤的假性进展?这些鉴别起来对病人的后续治疗非常有必要。如果判断错了,可能就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们用新型的放射性核素(如68Ga)就可以弥补这样的不足,68 Ga有个特性,在人脑本体吸收低,在肿瘤部位能够更清晰显像肿瘤的界限,对我们判别是假性进展还是肿瘤复发有非常好的意义,我们这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
我们初步一个单中心40多例肿瘤的治疗随访,结果非常可喜,能够大大的帮助磁共振和CT增强判断是肿瘤的复发还是假性进展。(论文摘要见文末)
神外前沿:除了诊断还能实现治疗?
王占祥:同时我们发现,放射性核素的标记物可以达到诊疗一体化,就是说在发现显像肿瘤的同时还对肿瘤的复发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我相信,未来随着我们对核技术的进一步完善,核素在医疗领域应用的进一步深入,诊疗一体化一定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很多益处。
神外前沿:神经外科未来发展目标?
王占祥:我们学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也是医院建设的重点专科之一。在下一步神经外科建设上,一是进一步引进更高层次的人才来带动亚专业的发展;第二,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第三,重点是我刚才提到的医工结合上,努力探索一些新方法、新材料、新技术,这也一直是着力的方向。
美敦力AiBLE数智创新生态依托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以持续的数智化创新成果和先进的解决方案,驱动神经外科向数智化转型,助力医疗高质量发展。
相关论文
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特异性靶向Trop2的放射性分子探针68Ga-MY6349,并进行了探索性的临床转化研究,用于多种肿瘤的PET/CT分子成像,评估68Ga-MY6349 PET/CT用于无创检测肿瘤Trop2表达的可行性。本文的通讯作者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皓鋆教授及王占祥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的王凡教授;第一作者是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赵亮主治医师、逄一臻博士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史继云研究员。
本期专家简介
王占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院长,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奖获得者,2020年度十大领导力医院管理专家,2021年度十大医学杰出贡献专家,第十四届最具领导力中国医院领导者,福建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福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福建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第五、六、七届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微侵袭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癫痫协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医院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协科技人才奖项评审专家,2022年度“厦门市科学技术重大贡献奖”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