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症治疗感冒有着独特的方法。当感冒初起,若表现为怕冷、轻微发热、流清涕等风寒症状,中医会采用辛温解表之法。如用麻黄、桂枝等中药,能发散风寒,宣通肺气,让身体的寒气得以疏散,缓解感冒症状。
而对于发热较明显、流黄涕、咽痛等风热症状的感冒,中医则以辛凉解表为主。像银翘解毒片等方剂,其中的金银花、连翘等具有清热解表、解毒利咽的作用,可清除体内的风热之邪,减轻发热、咽痛等不适。
此外,中医还会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辨证论治。比如体质虚弱的人感冒,可能会在解表的同时兼顾扶正,使用一些具有补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恢复。中医通过这些对症治疗的方法,综合调理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帮助患者摆脱感冒的困扰,实现身体的阴阳平衡和康复。
中医治疗感冒是从病根入手的,也就是说不同类型引起的感冒要以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下面就让专家为您解析中医治疗感冒的诀窍:
1.风寒感冒
当出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咳嗽痰稀白、口不渴或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时,为风寒感冒。治疗以辛温解表,可选用荆防败毒散、通宣理肺丸、麻黄止嗽丸、小儿四症丸和参苏理肺丸。可用生姜、葱白煎汤为药引。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
2.风热感冒
当出现恶寒轻、发热重、汗泄不畅、头涨痛、面赤、咳嗽、痰黄或黏、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或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时,为风热感冒,是感冒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常说的流行性感冒(俗称流感)往往属于风热感冒这一类。治疗以辛凉解表为主,应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VC银翘片、清热解毒口服液、复方感冒灵片等。忌用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等。
3. 暑湿感冒
当出现身热、微恶风、汗少、四肢倦怠或疼痛、头重头痛、鼻流浊涕,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苔薄黄、脉濡数时,为暑湿伤表。治疗以清暑祛湿解表,应选用藿香正气水、香薷散等。不能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
4. 体虚感冒
体虚之人,卫外不固,感受外邪后,常缠绵难愈,或反复不已。其病邪属性仍不外四时六淫。阳气虚者,感邪多从寒化,且易感受风寒之邪;阴血虚者,感邪多从热化、燥化,且易感受燥热之邪。治疗不可过于辛散,单纯祛邪,强行发汗,当扶正祛邪,在疏散药中酌加补正之品。
气虚感冒多见于久病体质虚弱的患者,当气候变化稍微大一些的时候就容易患病。恶寒较重、发热、无汗、头痛身楚、咳嗽、痰白、咳痰无力、气短懒言、反复易感,舌淡苔白,脉浮无力。治则应以益气解表为宜,常用参苏饮加减。常用药物:党参、茯苓、甘草、苏叶、葛根、前胡、半夏、枳壳、桔梗等。
阴虚感冒多出现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则以滋阴解表为主。常用加减葳蕤汤为宜。常用药物:玉竹、甘草、大枣、豆豉、薄荷、葱白、桔梗、白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