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天气逐渐转暖,此时正是享受美食的好时机。而肥美的鲜鱼无疑是初夏餐桌上的佳品。
初夏的鲜鱼,肉质鲜嫩多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身体大有裨益。像鲈鱼,其肉质洁白细嫩,味道鲜美,清蒸后更是原汁原味,入口即化。还有鳜鱼,肉多刺少,口感爽滑,无论是红烧还是糖醋,都能展现出其独特的风味。
多吃鲜鱼,不仅能满足味蕾的享受,还能为身体补充营养。在这个季节,不妨来一道香煎鲜鱼,外皮金黄酥脆,内部鲜嫩多汁,搭配上清爽的蔬菜,既美味又健康。或者来一碗鲜美的鱼汤,温暖身心,驱散初夏的些许燥热。
总之,初夏吃鲜鱼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为身体注入满满的活力。
初夏,水暖鱼肥,此时不但是鱼类产量最高的时候,也是营养最丰富的时候,口感也最为鲜嫩可口。中医认为,每种鱼都有自身侧重的养生功效,暮春时节不妨尝试以下三种鱼。
鳜鱼——健脾养血
鳜鱼数百年来独占“春令时鲜”的榜首,这是因为鳜鱼肉质细嫩丰满,无胆少刺,为春季淡水鱼之上品。《本草纲目》记载其肉“可补虚劳,健脾胃,益气力”,适宜体质衰弱,饮食不香的人食用。现代营养学表明,鳜鱼含有蛋白质、脂肪、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肉质细嫩,极易消化,适合儿童、老人及消化功能不佳的人;鳜鱼肉的热量不高,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想美容又怕胖的女士也是极佳选择。
鲈鱼——补肝益肾
北宋药学著作《嘉佑本草》中记载鲈鱼能“补五脏,益筋骨,和肠胃,治水气。”足见鲈鱼的补益作用有多广泛。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说,鲈鱼富含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钙、镁、锌、硒等营养元素;具有补肝肾、益脾胃、化痰止咳之效,对肝肾不足的人有很好的补益作用。鲈鱼肉质白嫩,没有腥味,肉为蒜瓣形,最宜清蒸、红烧或炖汤。
草鱼——暖胃明目
春末夏初的草鱼是淡水鱼中最物美价廉的鱼类之一。草鱼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对血液循环有利,是心血管病人的好食物。草鱼还含有丰富的硒元素,有抗衰老、养颜的功效。对于身体瘦弱、食欲不振的人来说,草鱼肉嫩而不腻,开胃、滋补。清代《医林纂要》中记载草鱼能“其头蒸食尤良。”读者不妨也试试蒸食草鱼头的做法。
吃鱼的好处有哪些
1、吃鱼降血脂效果好
经常吃鱼可降低血脂。医学实验证明,在相同的血脂水平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吃鱼的人较不经常吃鱼的人能持续降低血脂水平,两者血脂含量相差40%。
2、吃鱼易于消化
很多食物都不是很容易消化的,而鱼是一种能够轻松消化的食物。鱼肉很容易被体内消化和吸收,鱼肉中蛋白质的结构松软、肌肉纤维结构比较短、水分含量较高,吸收利用率可高达96%。
3、吃鱼会使人变聪明
鱼体内含有丰富的DHA,它们在人体内主要是存在脑部、视网膜和神经中,DHA不仅能维持人的视网膜的正常功能,而且有利于人的智力系统的发育。因此,多吃鱼会使人变得聪明哦。
4、吃鱼有助于人体发育
鱼肉中富含蛋白质,每500克鱼中所含蛋白质的含量相当于600克鸡蛋或850克猪肉中蛋白质的含量。而丰富蛋白质是人生命的载体,具有均衡营养、调节体内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可以有效的帮助幼儿、儿童及青少年生长发育。这也是生病或身体有伤口的时候,我们吃鱼的原因之一,因为鱼肉也可以帮助伤口复原及愈合。
5、常吃鱼可以降低胆固醇
胆固醇高是一种十分危险的情况,但你知道吗,通过吃鱼能够帮助我们降低胆固醇哦。鱼肉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事不饱和脂肪酸,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而消化吸收后的脂肪酸在血液中可以与血胆固醇相结合,把胆固醇从血管中带走,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含量,有利于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