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药与营养品并非一回事。补药通常是指具有特定功效,如补气、补血、补肾等,以调理身体、治疗疾病或增强体质为主要目的的药物。它往往含有一定的中药成分或化学物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随意自行服用,因为不当使用可能会带来副作用甚至危害健康。
而营养品则更侧重于提供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以满足身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要。营养品一般是食品或食品添加剂,相对较为安全,大多数人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量食用。
例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补药,具有大补元气等功效,但并非人人适合,体质燥热者服用可能会引起不适。而牛奶就是一种营养品,富含蛋白质等营养成分,适合大多数人日常饮用以补充营养。总之,补药和营养品在性质、用途和使用方法上都存在明显差异,不能混为一谈。
“补药”是中医学术语,与现代医学中营养品完全不是一回事。中医学把能补益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为主要作用,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补药主要用于病后正气受损,以改善虚弱病状,促进机体健康的恢复;或是用于正气已损的虚实夹杂证,配合祛邪药以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补药扶正的效果主要是通过调整与增强机体的某些生理功能,使各种机能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来实现。补药分为补气、补血、补阳和补阴等四类。其中补气和补阳药如人参、鹿茸等,多具有兴奋中枢神经、抗疲劳、强心、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胃肠分泌、增强肌力等作用。补血和补阴药如当归、首乌、麦冬等,多具有抗贫血或强心、改善血液循环及降低血脂或血糖等作用。将补药的上述作用与西药的作用相对照,可知中医补药的各种功效与西药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抗贫血药物和免疫系统药物的部分作用相类似。补药为虚证而设,身体健康、正气不虚者不宜滥用,以缅破坏机体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或导致气血失和,既误用补药有“误补益疾”之弊。
而营养品是指能起到补充人体营养物质作用的药物。众所周知,人体所需要的常见营养物质有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等。由于疾病、饮食摄入不足、机体消耗过大等原因造成体内上述物质缺乏时,就需通过饮食营养的手段或用药的途径来及时补充上述营养物质,以维持人体正常新陈代谢的进行。平常医生给病人所注射的葡萄糖液、白蛋白、氨基酸、脂肪乳剂,所用的各类维生素、铁剂、钙剂等都属于营养品物。营养品的应用也要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不能盲目乱补,能通过饮食途径补充的营养物质就尽量不要用营养品。正常人体只要保持均衡的饮食,不会造成营养缺乏的情况,所以没有必要补充营养品物。
由此可见,补药和营养品是两类概念、性质和作用完全不同的药物。至于补药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经现代化学研究证实,在多数补药中所含甚微。只有极个别补药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因此,一般说来,补药不能与氨基酸、葡萄糖之类现代营养品相类比,也不能相互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