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类的寒热属性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辨别。从颜色看,一般红色的肉类多偏温热,如牛肉、羊肉等,它们的颜色较为鲜艳,能给人温暖之感;而白色的肉类相对偏寒凉,像鸡肉、鱼肉等,其颜色较淡。从口感来说,温热性的肉类往往质地较紧密,口感醇厚,咀嚼时能感受到一定的热度;寒凉性的肉类则口感较为清爽,质地相对松散,咀嚼时不会有明显的温热感。此外,生活经验也能提供一些线索,比如在夏季,人们更倾向于食用鱼肉等寒凉性肉类来清热解暑;而冬季则更适合食用羊肉等温热性肉类来驱寒保暖。当然,这只是一些大致的辨别方法,并非绝对,具体的寒热属性还可能因不同的烹饪方式等因素而有所变化。
猪牛羊鸡鸭鹅鱼虾贝,这么多的肉类,都有不同的寒热性质。判断肉类的寒热属性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借助于《黄帝内经》的一句话,叫做“阴静阳燥”。即属于阳热之性的动物,会动得很厉害,跑得比较快。如果老趴着不动的,其肉质就是属于偏凉的那一类。
地上跑的陆地上跑的动物,它们的肉基本上都是热性的,比如牛肉、羊肉、鸡肉、狗肉、兔肉、鹿肉等,而且跑得越快的动物,热性就越大,狗肉比羊肉热,羊肉比牛肉热。猪肉比较例外,它是凉性的。这就是因为猪比较喜欢趴着不动。
天上飞的飞禽类基本也都是热的,因为它要是不动的话根本飞不起来,而且飞行的速度快,需要很大的体力,所以飞禽的热性比陆地上跑的牛羊肉都高,山珍都是大热之性。
水里游的在水中始终不停游动的都是热性的,所以鱼、虾都是热性的,不爱动、动得少的———蛤蜊、螃蟹、龟、鳖、海参———这些东西基本上都是凉的。
炖乌龟的时候一定要加姜、酒这些温热的作料,否则的话人吃了会受不了。中医里面有一句话叫鱼生火,肉生痰。这是因为鱼是热性的,所以吃了容易上火;这里的肉指的是猪肉,因为性凉,吃多了伤脾胃,会导致脾胃痰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