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胎教的误区》
宝宝胎教存在不少误区。其一,过度胎教。许多父母认为胎教越多越好,长时间给胎儿播放音乐或进行频繁的语言交流,却不知胎儿也需要休息,过度刺激可能适得其反。其二,胎教音乐选择不当。并非所有音乐都适合胎教,如节奏强烈、曲风复杂或含有重金属元素的音乐,可能会影响胎儿的情绪和发育,而一些父母缺乏对胎教音乐科学性的认识。其三,认为胎教能塑造“天才宝宝”。很多人期望通过胎教让孩子成为天才,这是不切实际的,胎教更多是为胎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刺激早期的感官发育,而非决定孩子的智力水平。其四,进行胎教的时间错误。比如在胎儿大部分时间处于睡眠状态时强行进行胎教,不仅无法达到效果,还可能打扰胎儿正常的生理节律。这些误区提醒着准父母们要正确科学地对待胎教。
1.胎教越早开始越好?
有的夫妻当知道自己即将做父母后,立刻就说要为宝宝做胎教,但其实这么早做胎教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可能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真相:大脑、神经系统和感官的活动是心理活动的基础,生理发展直接影响并制约着胎儿心理发生发展的过程。科学研究表明,胎儿6、7个月时脑的基本结构才能具备,到胎儿8个月时才呈现出与新生儿相同的脑电图,大脑皮层区域才有了各自特殊的功能,指挥胎儿听、嗅、发音等器官的活动,并具有连续性和初步的节律性,使得对胎儿实施相应的有规律的教育成为可能。据胎儿研究工作者研究证实,胎儿末期(8个月左右)就已有了听觉记忆。所以,胎教的最好时间应选在胎儿8个月(孕32周)以后。
胎儿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而睡眠也是让胎儿迅速生长发育的方式,准父母们在宝宝还没有足够的认知、记忆能力的时候就进行胎教,既没有意义,更可能骚扰到胎儿睡眠,也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发育。
2.胎教可以随时随地进行?
胎儿绝大部分在睡眠中度过,因此为了尽可能不打搅宝宝的睡眠,胎教的实施要遵循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不能随意进行。
真相:首先,胎教要适时适量。要观察了解胎儿的活动规律,一定要选择胎儿觉醒时进行胎教,且每次不超过20分钟。其次,胎教要有规律性。每天要定时进行胎教,让胎儿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同时也利于出生后再认,为其它认知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三,胎教要有情感交融。在施教过程中,母亲应注意力集中,完全投入,与胎儿共同体验,建立起最初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环境比外界的刺激更有利于胎儿的生长发育。而对于胎儿而言,良好的环境就是妈妈心情愉快,营养充足,那对宝宝而言就是最原生态,最有力的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