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的食物,不少人会觉得鸡蛋黄胆固醇高,吃多了会导致高胆固醇、高血脂,尤其是老年人群体。那么鸡蛋究竟会不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怎么吃最健康?
日常饮食中影响血脂水平的两个主要危害因素是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鸡蛋中的脂肪含量的确不低,但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并不高,且还有对调节血脂水平有利的卵磷脂。而且,至于鸡蛋中较高的胆固醇含量,其实不用过于担心。这是因为人体内胆固醇70%左右都来自于自身合成,食物摄入的胆固醇只占很少一部分。正常人体对于胆固醇水平有着相对智能的调节机制,一旦摄入胆固醇增加,体内合成的胆固醇会适当减少。

对于高脂血症人群来说,根据卫健委发布的《成人高脂血症食养指南(2023)》,高胆固醇血症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该控制在200毫克以内。也就是说,吃1个鸡蛋就可能会面临胆固醇摄入超标的风险。那么营养建议,可以吃半个鸡蛋或者2/3的蛋黄。而且在平时饮食中注意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红肉、食用油等。
鸡蛋属于优质蛋白,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正常成年人每周应摄入280~350g蛋类,大约每天一个鸡蛋。最后,还要提醒大家的是,除了关注吃鸡蛋的量,记得同时要注意鸡蛋的烹饪方式,尽量采用蒸煮等方式加工,避免煎炸,以及饮食整体搭配是否合理。
作者简介:韦佳芮 沈阳市安宁医院营养科营养师,毕业于锦州医科大学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专业,现任辽宁省营养学会营养与烹饪专业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