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我们迎来小雪节气。此时,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要注意防寒保暖。中医常说“冬主藏”,小雪节气天气阴冷,除了常规的保暖,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有效地“藏”住身体的能量和温暖,来提升正气防病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张立晶指出,“冬主藏”的意思,就是我们在冬天应该顺应自然,把身体的能量好好收藏、储蓄起来,小雪的节气有效藏住能量,能够提升正气,除了常规的保暖之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01
起居“藏”身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人体在晚上11点到次日凌晨3点是我们生长激素分泌的高峰期。生长激素对成人的细胞修复、组织再生和能量的恢复至关重要,这与中医的“涵养阳气”的理念不谋而合。因此,小雪后应该尽量避免熬夜,以避免消耗阴血和阳气。
02
情志“藏”神
可以通过按摩一些特定的穴位来稳定情绪,比如内关穴,是在我们腕横纹上约三指宽处,在两筋之间,如果用拇指按压,可以宽心理气、缓解焦虑;第二个是神门穴,在手腕内侧,腕横纹小指侧的凹陷处,按压此处也可以安神定志、清心除烦。这两个穴位,我们可以回去试试,可以宽胸理气。
03
运动“藏”阳
要避免大汗淋漓的运动,推荐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以及一些和缓、侧重于身体内部的运动,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达到流通气血而不损耗阳气的目的。
04
饮食“藏”暖
建议适量食用温性、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比如羊肉、牛肉,以补充并守住身体的热量。此外,可以适当食用核桃、栗子等坚果,以避免食用生冷、寒冷的食物和饮品,以免损伤脾胃和身体的阳气。
随着气温的降低,很多人会减少外出运动,认为“冬季宜静不宜动”。张立晶表示,“冬季宜静不宜动”其实是一个误区,适量运动与前面说的“冬主藏”并不矛盾,“冬藏”不等于“冬僵”,合理的运动是“藏”中求“动”,完全静止会导致人体的气机郁结、气血运行迟缓,这反而会削弱身体的阳气和卫外防御的功能,使人体更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生命在于运动,无论什么节气,适当的运动来温通阳气都是非常必要的。
小雪时节非常适合开展中等强度、易坚持的运动,这种运动强度能够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达到“气血流通”的效果,又可以避免因强度过大、心率过高而导致心脏过度负荷。可以在阳光充足的时候进行运动,避免清晨和夜晚凛冽的寒邪。运动方式推荐健步走或者慢跑,室内运动可以选择瑜伽或者拉伸。
关于冬季运动,还需要提醒公众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避免平时不运动、周末突然进行高强度“补偿性”的运动,这种模式对身体不利。

二是运动后毛孔开张,要及时擦干身体,添加衣物,避免立刻吹冷风、喝冷饮,否则极易让寒邪乘虚而入。
三是对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冬季运动需谨慎,应避免低温时段外出运动,热身活动要做得更加充分,同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品,避免意外。
记者|| 董超
编辑 || 颜红波
校对 || 董超
审核 || 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