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常娟 通讯员 苗仁英)11月20日,记者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郑大一附院)获悉,该院血管外科宋燕团队首次采用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成功为一名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患者实施精准治疗。目前,该技术在省内属于第一方队。
该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伴失语、黑矇、视物模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左侧基底节、枕顶叶及半卵圆中心多发急性脑梗塞,且左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80%~90%),随即接受颅内动脉取栓手术。术后恢复期,患者转诊至郑大一附院血管外科寻求进一步诊疗。
宋燕团队详细梳理患者病史发现:患者有4年高血压病史,最高血压达170/毫米汞柱(1毫米汞柱=133.322帕),未规律服药致血压控制不佳;存在10年烟酒史,且1个月前有颅内血管取栓术史。经头颈部CTA(血管成像)及颈动脉超声造影检查显示,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起始处狭窄程度进展至90%,双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并可疑表面溃疡,新生血管分级IV级(提示易损斑块),最终确诊为颈动脉狭窄、脑梗死后遗症、高血压、左短暂性视网膜动脉阻塞、左视野缺损等病症。

结合患者病情特点与检查结果,宋燕团队经全面评估和综合研判,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后,决定采用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为患者治疗。手术中,宋燕团队在患者锁骨上方1厘米~2厘米处作2厘米~4厘米横切口,暴露颈总动脉后给予肝素抗凝,穿刺点U形预缝合;经颈总动脉微穿刺造影定位病变位置,交换固定动脉鞘并建立颈总动脉—股静脉逆流通道;夹闭颈总动脉近端后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逆流维持3分钟后解除夹闭,造影显示支架展开良好、血流通畅,最终逐层缝合切口,股静脉穿刺点压迫止血,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据宋燕介绍,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作为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前沿微创技术,相较于传统术式具有显著优势:一是微创性强,小切口操作减少组织损伤;二是血流保护完善,通过逆向分流有效捕获脱落斑块;三是手术路径更安全,不过弓、不接触斑块,降低术中栓塞风险;四是避开颅神经丛,减少神经损伤并发症;五是支架稳定性佳,远期通畅率高,可长期预防栓子脱落。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的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治疗选择,也为全颈动脉疾病微创治疗开辟了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