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迎来了冬季第二个节气——小雪。这一时节,寒气渐重,但尚未到漫天飞雪的严冬,故称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
小雪有三候:一候虹藏不见;小雪时节,气温降低,雨水凝结成雪,彩虹踪影难觅。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寒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在万物走向沉静的大地上,天地闭塞,随即进入严寒的冬天。小雪的到来,意味着气温骤降、雨雪渐增,天地间阳气渐藏,阴气渐盛,此时的养生核心,正是“藏”与“养”二字。
一、饮食上温补散寒
小雪后饮食以“温补散寒、润燥健脾”为核心,饮食养生重温补,忌寒凉。小雪后人体阳气内敛,脾胃功能相对较弱,宜多吃温热性食物以驱寒暖身、滋养脏腑。比如羊肉、牛肉等红肉能补气血、强筋骨;核桃、栗子等坚果可益肾健脑、御寒保暖;山药、南瓜等杂粮能健脾养胃、补中益气。同时要少吃生冷、辛辣之物,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加重体内寒气。此外,小雪时节空气干燥,可适当吃些梨、百合、银耳等润肺润燥的食物,缓解口鼻干燥等不适。
推荐一款小雪节气的养生食谱:冬瓜炖羊肉
材料:冬瓜250克,羊肉200克,香菜25克,葱、姜少许。
做法:羊肉焯水后,文火慢炖至软烂后加入冬瓜炖熟,最后调味即可。
功效:羊肉味甘,性温,入脾、肾二经,可益气补虚、温脾暖肾,是一种良好的滋补品。冬瓜炖羊肉适合气虚者食用。
二、睡眠足,勤添衣,多泡脚
小雪节气已进入初冬,天气逐渐转冷。起居养生贵“藏”,顺时作息。《黄帝内经》强调“冬三月,此谓闭藏”,小雪后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帮助身体储存阳气、修复机能。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腰腹、脚部等易受寒部位。腰为肾之府,脚为人体“第二心脏”,做好保暖能预防寒邪入侵,减少感冒、关节痛等问题。睡前用40℃左右的温水泡脚15分钟,加入艾叶或生姜片,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睡眠。室内供暖时,可适当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干燥闷热导致上火。
三、心情愉悦
情志养生宜平和,少躁动。小雪时节万物凋零,易让人产生低落、抑郁的情绪,而不良情绪会影响脏腑功能,降低免疫力。此时应保持心态平和,多晒太阳,阳光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还能调节情绪、振奋精神;也可培养琴棋书画、养花种草等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保持心情舒畅,让阳气在体内安稳潜藏。
四、运动适度舒缓
运动养生讲适度,忌剧烈。小雪后运动应以“舒缓”为宜,避免高强度剧烈运动导致阳气外泄。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温和的运动,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又不会过度消耗体力。运动时间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3点前,此时气温相对较高,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水,更换衣物,避免吹风受寒。
五、一杯暖茶,益气养血
小雪节气青岛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市北院区中药房为大家推出一款益气养血、扶正培本的“小雪养生茶”,它由黄芪(益气)、陈皮(理气)、高良姜(驱寒)、枸杞子(补肾)、大枣(养血)等组成,适合入冬面色苍白、气色不佳、手脚冰凉、久病体虚者。在门诊中药房窗口免费供大家品尝饮用。

小雪,是冬的信笺,携寒而来,却藏着向上的暖意——梅梢缀霜待绽放,窗棂凝香盼春归。愿你在这清寒时节,以热忱暖身,以笃行暖心,于沉静中积蓄力量,于岁月里沉淀锋芒。
撰稿:卢震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