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刘家碧
编辑 | 袁月
肺癌治疗领域有哪些新进展?确诊肺癌后要面对哪些困难?有什么办法能让患者更快用上创新药?患者出院后的管理如何做?在11月15日举办的“御风而行,因爱共赢——第一届肺癌病友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多位临床权威专家、患者代表及公益组织和企业代表,从不同角度出发,探讨了当前肺癌诊疗方面的关键议题。大会上,多方代表交流后指出,当前,肺癌治疗领域取得了许多令人欣喜的研究进展,但患者群体仍然面临认知不足、治疗副作用明显、经济负担较重等困境。社会各界的协同合作至关重要,加快医保准入、推动数字化服务普及、畅通医患沟通渠道等多项举措需齐头并进,共筑肺癌患者支持网络。
图说 / 图说 / 御风而行,因爱共赢——第一届肺癌病友大会成功召开
聚焦肺癌治疗领域关键议题,解读最新诊疗进展
大会特邀多位权威专家就肺癌领域的关键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解读。在靶向治疗方面,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详细解析了EGFR耐药后的治疗新策略。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教授深入探讨了HER2突变肺癌的现代治疗攻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刘喆教授则全面阐述了ALK阳性肺癌的全程管理。
图说 /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董晓荣教授
在诊疗及技术领域,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柳晨教授展示了介入治疗在肺癌中的精准应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张红梅教授系统梳理了肺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治现状。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张嘉涛教授科普了MRD监测在肺癌管理中的前沿价值。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尹震宇教授则针对脑膜转移这一难题提供了应对策略。
在患者支持与沟通技巧方面,盘锦辽油宝石花医院申龙海教授系统分享了提升线上问诊效率的实用方法,帮助患者避免常见误区。
倾听肺癌患者心声,洞察真实世界困境
大会发布了多项重要调研报告,以真实世界数据深刻揭示了肺癌患者的治疗现状与未被满足的需求。
与癌共舞论坛联合创始人鹰版解读了《2025中国肺癌患者生存现状报告》。基于2485份有效问卷,该报告全面呈现了肺癌患者面临的挑战:多数患者因缺乏早筛意识而错失最佳干预时机;近四分之一患者经历严重副作用却缺乏精细化管理;超六成患者医疗支出占个人年收入一半以上,经济压力巨大;同时,近八成患者深受焦虑困扰却缺乏有效心理支持。这些发现为完善癌症防治体系提供了明确方向。
福建省“关癌有家”恤病基金会秘书长包大包基于《2025 MET突变肺癌患者真实世界现状调查报告》指出,近87%的MET突变患者经历不同程度的副作用;近四分之一的患者症状未得到有效控制;昂贵的治疗费用和有限的医保覆盖使大多数患者承担巨大经济压力。该报告呼吁构建贯穿诊断、治疗、随访、康复全过程的“全人照护系统”,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支持。
医患企共建沟通桥梁,多渠道共建支持网络
大会设置多场圆桌论坛,聚焦患者真实诉求与医患共建路径。患者家属代表“zhuzhu”坦言HER2群体长期面临“用药难、用药贵”的困境,引发广泛共鸣。勃林格殷格翰杨凯琳女士表示,企业将持续推动创新药的可及性,并加快医保准入步伐。辉瑞中国汪泳女士提出,通过数字化工具与服务,助力患者在诊疗全周期中获得持续支持。福建省肿瘤医院何志勇教授强调,医患之间应建立更开放的沟通机制,鼓励患者主动表达症状与关切,共同参与治疗决策,提升诊疗信任感。这些讨论不仅让公众真正听见患者声音,也将推动社会各界携手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支持网络。
大会上,多个支持肺癌患者的实践行动同步开展。“与爱共舞”志愿者服务体系启动,鼓励更多力量加入抗癌公益。新一届“抗癌精神旗手”正式公布,致敬勇敢抗争的榜样。大会还举行了充满仪式感的“时光胶囊”封存仪式,为未来留下共同的美好期许。会场外特别设置“用实力坚持到胜利”ALK+非小细胞肺癌快闪摄影展,吸引参会者驻足观赏、留影纪念。
图说 / “用实力坚持到胜利”ALK+非小细胞肺癌快闪摄影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