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4日是第19个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糖尿病与幸福感”。一直以来主食控制都是糖尿病饮食管理的核心话题,很多人在主食选择与食用上存在诸多“想当然”的误区,反而导致血糖波动或营养失衡。今天,就糖尿病相关的“控糖”饮食误区,记者采访到了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相关专家。

误区:吃主食易升糖,干脆不吃?
真相:人体正常生理活动需要充足的能量为保障,若身体缺乏主食提供的碳水化合物,会被迫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供能,脂肪分解产生的酮体可能引发“饥饿性酮症”;饥饿状态下还易出现低血糖,继而诱发反跳性高血糖,导致血糖剧烈波动,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值得警惕的是,戒主食者往往会增加肉类、脂肪摄入,增加肝肾负担,造成总热量超标。
误区:粗粮能控糖,多多益善?
真相:粗粮富含膳食纤维,能延缓血糖上升,但绝非越多越好。粗粮与细粮热量相近,过量食用同样导致总热量超标,影响血糖控制;过量膳食纤维会加重肠胃负担,易引发反胃、腹胀、腹泻等不适。另外,即使是粗粮,若加工烹饪方式不当,盲目过量摄入,也会快速升高血糖。一般粗粮占主食的1/3以上即可发挥控糖作用。
误区:白米稀饭升糖快,不能吃?
真相: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稀饭,但需避开“升糖陷阱”——大米煮得越烂,淀粉越易糊化,消化吸收更快,会导致餐后血糖飙升,核心在科学吃法。控制总量是关键,每次生米用量不超过20~30(约小半碗),避免血糖负荷超标。烹饪时少加水、缩短煮制时间,不煮“烂粥”,可加入1/3以上燕麦、糙米等粗粮,膳食纤维能延缓淀粉吸收。搭配足量高蛋白食物(鸡蛋、瘦肉、豆腐)和绿叶蔬菜,避免高盐小菜。
误区:是无糖食品糖尿病患者就能吃?
真相:无糖食品虽未添加蔗糖、葡萄糖,却多以精制淀粉、麦芽糊精、玉米糖浆等为主要原料,仍属于主食,碳水化合物含量并不低。更关键的是,为保证口感,其加工往往更精细,GI值可能超过70(高GI食物),升糖速度不亚于白馒头。
误区:为减少血糖波动,最好固定每天主食种类?
真相:一直吃固定少数几种主食,可能导致营养不均衡。建议交替食用燕麦、糙米、藜麦等粗粮,搭配精米白面。并定期监测餐后血糖,以确保血糖稳定和营养均衡。
记者 胡瑰玮 图据网络 编辑 曾雪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