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季小儿久咳
辨证施治,多管齐下助康复

流感肆虐的季节,儿童因脏腑娇嫩、抵抗力较弱,易受疫毒侵袭,常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而流感后期,不少孩子会陷入“咳嗽不止”的困境,或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昼轻夜重,让家长忧心不已。中医认为,小儿流感后久咳,核心病机是疫毒耗伤肺阴、肺气失宣,或痰湿内生、余邪未清,需结合体质辨证施治,搭配药膳与中成药,方能标本兼顾、温和愈咳。
一、中医溯源:小儿久咳的核心病机
小儿“肺常不足”,流感疫毒侵袭后,虽热退咽痛缓解,但肺脏功能尚未恢复。若疫毒偏于燥热,会耗伤肺阴,导致肺燥津亏,出现干咳无痰、咽喉干痒的“肺燥咳嗽”;若小儿脾胃功能较弱,流感期间饮食不当,易滋生痰湿,痰浊壅阻气道,形成“痰湿咳嗽”;还有部分患儿因疫毒未清,肺气失宣,表现为咳嗽伴少量黏痰、鼻塞流涕的“风热余邪咳嗽”。
此外,小儿“肝常有余”,久咳不愈易引发肝气郁结,横逆犯肺,加重咳嗽;同时“脾为肺之母”,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不足,肺失滋养,导致咳嗽迁延难愈。因此,中医治疗需兼顾“清余邪、养肺阴、化痰湿、健脾胃”,避免单纯止咳。
二、辨证施药:中成药的精准选用
中成药需根据咳嗽证型对症使用,避免盲目服用,以下为常见证型及用药指导:
(一)肺燥津亏型
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少黏稠难咯、咽喉干痒、声音嘶哑、口唇干燥,伴大便干结。
推荐药物:小儿清肺润燥口服液,清热润肺、生津止咳,适用于燥热伤肺证;若阴虚明显,可选用养阴清肺口服液,滋养肺阴、润燥止咳,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二)痰湿蕴肺型
表现为咳嗽痰多、痰白黏稠、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大便溏稀,晨起或进食后咳嗽加重。
推荐药物:小儿化痰止咳颗粒,健脾化痰、宣肺止咳,适合痰湿较轻者;若痰多黏稠难咯,可选用橘红痰咳液,燥湿化痰、理气宽中,忌辛辣油腻食物。
(三)风热余邪型
表现为咳嗽伴少量黄痰、咽喉微痛、鼻塞流黄涕、口干微渴,或有低热余热。
推荐药物: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疏风解表、清热导滞,兼顾余邪与消化;若咳嗽明显,可选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清热解毒、宣肺化痰,高热者需配合退热药物。
(四)肺脾两虚型
表现为咳嗽日久、声低气短、痰少清稀、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容易出汗,遇风即咳。
推荐药物:玉屏风颗粒(配合小儿健脾化积口服液),益气固表、健脾补肺,减少咳嗽反复,需坚持服用1-2周调理。
三、药膳辅疗:药食同源,温和养肺
药膳遵循“辨证施食”原则,口感清淡、易吸收,适合儿童日常食用,辅助病情恢复:
(一)肺燥咳嗽:润肺生津方
雪梨川贝炖冰糖:雪梨1个去核,纳入川贝粉3克、冰糖10克,蒸30分钟。雪梨润肺润燥,川贝化痰止咳,适合干咳无痰者,每日1次。
百合银耳粥:百合15克、银耳10克(泡发)、大米50克,煮粥至黏稠,加少许蜂蜜调味。百合养阴润肺,银耳滋阴生津,缓解咽喉干痒,早晚食用。

(二)痰湿咳嗽:健脾化痰方
山药薏米粥:山药20克(去皮切块)、薏米15克、大米50克,煮粥食用。山药健脾益气,薏米利水渗湿,减少痰湿滋生,适合痰多腹胀者。
陈皮萝卜汤:陈皮5克、白萝卜200克(切片)、生姜2片,煮汤30分钟,加少许盐调味。陈皮理气化痰,白萝卜清热化痰,缓解痰黏难咯。

(三)肺脾两虚:益气固表方
黄芪红枣粥:黄芪10克(煮水取汁)、红枣5颗、大米50克,煮粥食用。黄芪补气升阳,红枣补中益气,增强抵抗力,适合久咳乏力者。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太子参10克、百合15克、瘦肉50克(切块),煮汤1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太子参健脾益气,百合润肺止咳,兼顾补肺与健脾。
四、护理要点:避邪养正,助力康复
避邪防复:流感期间少去人群密集场所,外出戴口罩;咳嗽未愈时避免受凉,不吹冷风,室内保持湿润(湿度50%-60%)。
饮食调理:忌辛辣、油腻、甜腻食物(如糖果、油炸食品),以免助湿生痰;多喝温水,少量多次饮用,滋润喉咙。
情志与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哭闹,减少肺气耗损;可适当进行温和活动(如散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
警惕加重信号:若咳嗽持续超过1周、伴喘息气促、高热反复、精神萎靡,需及时就医,排除肺炎等并发症。

小儿流感后久咳,中医以“辨证施治”为核心,中成药精准对症,药膳温和调养,再配合科学护理,既能快速缓解症状,又能调理脏腑功能,减少复发。家长无需焦虑,遵循“治病求本、标本兼顾”的中医智慧,就能帮助孩子早日摆脱咳嗽困扰,恢复健康活力。
编辑:宣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