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面之争?
谁才是健康主食?
每天到饭点都会灵魂拷问是吃白花花的大米饭还是香喷喷的面条?有人说“吃面易胖、伤血管”,也有人称“吃米升糖快、没营养”,这两种说法流传甚广,让不少人陷入选择焦虑。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综合内科的王静主任表示:其实健康与否从不是主食本身的“错”,而是取决于食材品质、烹饪方式和食用量。抛开地域饮食习惯,科学解析两者的营养差异与健康影响,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主食方案。
吃面为啥易关联心血管疾病?
关键在“隐形风险”
王静主任解释很多人觉得吃面比吃米更易引发心血管问题,核心原因并非面条本身,而是隐藏在饮食细节中。首先,面条的烹饪和搭配常藏“陷阱”:油泼面、炸酱面等传统吃法会加入大量油脂,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血脂升高,增加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其次,精制面条加工中去除了麸皮和胚芽,膳食纤维流失,升糖指数相对较高,可能引发血糖波动,间接影响血管健康;此外,吃面常搭配高盐酱菜、卤味,过量钠摄入会加重血管负担,诱发血压升高。这些因素叠加,才让“吃面伤血管”的说法有了现实依据。

优质碳水:米和面的“健康升级”,
核心在3大优势
优质碳水例如糙米、燕麦米、全麦面、荞麦面是主食界的健康优选,无论米或面,升级后都能发挥三大核心优势:
控糖稳代谢:
保留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糖分吸收,避免血糖骤升骤降,减少胰岛素抵抗风险。
护血管清肠道:
膳食纤维可降低胆固醇吸收,促进肠道蠕动,同时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能辅助维护血管弹性。
强饱腹控热量:
相比精制主食,优质碳水饱腹感更持久,能减少总热量摄入,助力体重管理。
且米和面各有侧重:米饭蛋白质含量略高,面条膳食纤维更丰富,无需刻意取舍,关键在“选对种类”。

科学吃主食:
4步法则,米和面都能吃得健康
想要主食不拖健康后腿,核心是遵循“选、控、搭、换”四大原则,简单易执行:
1. 选:优先粗加工品类,用糙米、藜麦替代1/2白米饭,用全麦面、荞麦面替代精制面条;
2. 控:控制食用量,成人每天主食总量250-400克(约1-2碗米饭/面条),避免过量摄入;
3. 搭:优化搭配方式,吃面少放油盐酱,多配蔬菜和鸡蛋、瘦肉;吃米可加杂豆,减少单一主食占比;
4. 换:轮换主食种类,除了米和面,定期搭配玉米、红薯、山药等,全面获取营养,降低单一饮食风险。
审核专家
学科带头人
王 静
综合内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专家介绍:
"十四五"学科带头人,原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长期于临床一线工作,对于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完成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及卵圆孔未闭封堵等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
专业特长:
妊娠合并心脏疾病;围产期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先天性心脏病及卵圆孔未闭的诊断和微创治疗。
门诊时间:
丁家庄院区:周一上午、周二上午
莫愁路院区:周三上午
稿件来源丨综合内科 王静
责任编辑丨张沁沁
内容校对丨史月 王凝嫣
审核发布丨蔡晓洁
栏目分类丨妇幼健康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