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皮肤科张弘主任常常被患者问到同一个问题:“医生,我得的到底是湿疹还是皮炎?”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让很多人困惑。
张弘医生
湿疹与皮炎:是同一件事吗?
从皮肤科专业角度来看,“皮炎”是一个更广义的概念,泛指皮肤的炎症反应;而“湿疹”是皮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可以说,所有的湿疹都属于皮炎,但并非所有的皮炎都是湿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将两者混用,但细分起来,它们在外观、症状和分类上既有重叠,也有区别。
症状上的异同
无论是湿疹还是其他类型的皮炎,都可能出现红斑、瘙痒、丘疹、脱屑这些共同表现。
典型的湿疹,通常表现为多形性皮损,可能同时有红斑、丘疹、水疱,甚至渗出倾向。 它常常对称分布,瘙痒剧烈,且容易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慢性期皮损会显得干燥、肥厚,有色素沉着。
而其他特定类型的皮炎,则有各自的特点。 比如接触性皮炎,通常发生在接触过敏原或刺激物的部位,边界相对清晰;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后、肘窝等易摩擦处,以剧烈的瘙痒和皮肤苔藓样变为特征。
从中医角度如何看待
中医理论强调整体观念,对于皮肤问题,并不孤立地看待。 湿疹与皮炎这类疾患,多与“湿”、“热”、“风”等邪气相关,常归为“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等范畴。
其发病机制,往往内在是脾胃失调、湿热内蕴,或血虚风燥、肌肤失养;外在是风湿热邪客于肌肤。 急性发作时,多见湿热浸淫,表现为红斑、水疱、渗出;慢性阶段,则多因病程迁延,耗伤阴血,导致血虚风燥,皮肤表现为干燥、肥厚、脱屑。
张弘主任在诊疗中常会结合患者的体质与皮损特点进行综合分析。 她指出,辨识这些邪气的偏盛与转化,以及患者本身的虚实状态,对于理解病情和指导调护至关重要。
诊治思路与生活调护
在诊断时,皮肤科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皮损的形态、分布,必要时进行过敏原检测或斑贴试验,来帮助明确诊断是湿疹还是特定类型的皮炎。
在治疗上,核心是抗炎、止痒,并针对病因(如避免接触过敏原)进行处理。 中医治疗则会根据辨证分型,采用清热利湿、祛风止痒或养血润燥的治法。
张弘主任提醒,无论诊断是湿疹还是皮炎,患者都应注意:
张弘医生最后总结道,弄清楚“湿疹”与“皮炎”的概念,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病情,但更重要的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诊断、治疗和长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