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0日,国家疾控局举行新闻发布会, 介绍秋冬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情况。专家介绍,当前全国整体进入流感流行季,流感活动水平明显上升,并总体呈现南方高于北方态势。今年我国流感强势毒株为甲型H3N2,占比超过95%,去年流行的主要毒株是H1N1。由于毒株变化,大众对H3N2的免疫力会更低一些,感染率可能会增加。
一、H3N2是什么病毒?
1.流感病毒分类:流感病毒主要分为甲(A)、乙(B)、丙(C)、丁(D)四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引起全球季节性流感大流行和暴发的主要元凶,因为它变异能力强。
2.H3N2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的亚型: 甲型流感病毒根据其表面的两种糖蛋白——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来进一步分型。H有18种亚型,N有11种亚型。H3N2就是指其血凝素为H3型,神经氨酸酶为N2型。
3.H3N2病毒的特点:H3N2以其快速变异的能力而闻名,这导致流感疫苗需要每年更新,以匹配当年可能流行的毒株。
4. H3N2的传播途径:H3N2的传播途径与其他流感病毒相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是最主要的途径,传播距离通常在1米以内;接触传播也是重要途径。
5.易感人群及传染期:人群普遍易感,感染者从症状出现前1天到发病后5-7天均具有传染性,儿童和免疫力低下者的传染期可能更长。
二、H3N2的危害与高风险人群
对大多数健康成年人来说,H3N2流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通常在一到两周内康复。
1.主要危害:可能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心肌炎和心包炎(心脏炎症)、脑炎和脑病(脑部炎症)、肌炎和横纹肌溶解(肌肉组织损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等。
2.高风险人群: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婴幼儿;孕妇;患有慢性基础疾病的人,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肾脏、肝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者(如HIV/AIDS、接受化疗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极度肥胖者。这类人群更容易发展为重症,甚至死亡。
三、感染H3N2后有哪些 症状表现?
1.常见症状表现:H3N2感染引起的症状通常是典型的流感症状,但可能比普通感冒更突然、更严重,包括——发热,体温常迅速升至38℃以上,可能伴随寒战;呼吸道症状,干咳、喉咙痛、鼻塞或流涕较明显;全身症状,肌肉酸痛(尤其是背部和四肢)、头痛、乏力;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儿童更易出现。
2.与普通感冒的区别:起病更急,发热和肌肉疼痛通常在感染后24小时内出现;传染性更强,病毒易通过飞沫传播,家庭或集体场所易暴发;并发症风险高,老年人感染后易发展为肺炎或加重慢性病(如哮喘、心脏病)。
3.特殊人群的表现:65岁以上老人,免疫力较弱,易出现呼吸衰竭; 5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可能高热惊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肺病、免疫缺陷者,病情可能加重。
四、如何治疗与护理?
1.对症治疗: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缓解疼痛(儿童需遵医嘱)。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可缩短病程,但需在发病48小时内使用。药物需由医生评估后开具,不可自行服用。
2.注意休息:多饮水、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3.及时就医:若怀疑感染H3N2,建议尽早就医明确诊断,避免延误病情。普通抗生素对病毒无效,切勿滥用药物。若出现呼吸困难、持续高热、意识模糊等,需立即就医。
五、有什么预防措施?
1.接种疫苗:这是预防H3N2流感及其严重后果的最有效手段。由于病毒会变异,需要每年接种最新的疫苗。
2.日常防护:戴口罩、勤洗手,避免用手触摸口鼻;保持室内通风,减少去人群密集场所。
3.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和充足睡眠,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来源:国家疾控句,百度搜索,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