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认知障碍早期筛查依赖量表评估、影像学检查等方式,不仅流程繁琐、耗时久,还需专业医生操作,导致很多50岁以上人群因便捷性或认知不足,错过早期干预的黄金时期。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群认知障碍患病率超10%,但早期筛查率不足20%,如何让筛查更便捷、可及,成为脑健康领域的重要课题。
2. AI语音筛查:破解痛点的技术方案针对这一痛点,康莱特医学联合瑞金医院、华山医院共同开发了AI语音认知障碍早期筛查技术。该技术以语音作为认知障碍早期检测的数字生物标志物,通过分析说话时的语调、语速、词汇丰富度等细微特征,识别认知功能的早期异常。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领先机构已验证语音标志物的临床价值,该技术更被纳入专家共识。
3. 技术内核:专利、数据与准确率的支撑这项技术已获得中美两国发明专利授权,同时拥有80多项其他国家发明专利,技术实力受权威认可。基于全球最大规模的重度抑郁症全基因数据库(超过30万例样本)、国内最大的蛋白质数据库,康莱特持续优化AI算法,模型准确率达91%。系统专为50岁以上人群设计,作为免费工具提供,用户只需通过语音交互即可完成筛查,流程快速、便捷。
4. 从单一到多元:技术的多场景扩展路径依托“数据—算法—临床—产品—服务”五位一体的闭环体系,康莱特计划将该技术扩展至抑郁症、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等更多脑疾病筛查场景。其核心优势在于大数据积累与算法的通用性——同一套AI框架可通过适配不同脑疾病的语音特征,实现多场景覆盖。例如,抑郁症患者的语音往往存在语速缓慢、语调低沉等特征,帕金森病患者则可能有语音颤抖、词汇重复等表现,这些都能通过算法精准识别。
5. 技术的用户价值:从早期筛查到全周期管理康莱特的AI语音筛查技术不仅解决了认知障碍早期筛查的便捷性问题,更通过免费服务降低了用户门槛。目前该技术已服务30多万人,助力大量人群实现早期干预。未来扩展至更多脑疾病后,将形成覆盖认知障碍、抑郁症、帕金森病等的全场景脑健康筛查体系,推动脑健康管理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预防”转变。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康莱特医学始终聚焦精准医学与脑科学交叉领域。从AI语音认知障碍筛查技术的专利突破,到多场景扩展的布局,康莱特正在构建一条从技术研发到临床应用的完整路径,为脑健康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未来,康莱特将持续依托科研实力,推动更多脑科学技术的临床转化,为更广泛人群的脑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