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岁的李奶奶不慎摔倒,不仅摔出右股骨颈骨折,更查出重度骨质疏松、消化道出血、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Ⅲ 级)、重度贫血等十余种基础病。多重高危因素叠加,让这场骨折成了“生死考验”。近日,西安高新医院骨科一病区团队用精湛医术给出了“能治好”的坚定答案。
接诊后,骨科杨鹏主任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会诊。“老年髋部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卧床保守治疗等同于等待致命并发症。”杨鹏主任解释,高龄患者长期卧床易引发坠积性肺炎、血栓等致命风险,唯有尽快手术才能争取生机。综合评估后,团队确定采用创伤小、耗时短、利于康复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为术后快速恢复铺路。
手术台上,麻醉科团队精准制定麻醉方案,全程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筑牢安全防线;杨鹏主任带领骨一科团队,凭借精准的解剖定位与高效微创操作,最大限度减少组织损伤,整场手术出血仅100 毫升,成功规避了对患者脆弱身体的二次伤害。多学科默契配合,让这场高难度手术顺利完成。
术后,团队践行快速康复理念,通过个体化镇痛、营养支持与康复指导,让李奶奶在术后第二天就借助助行器成功下地站立行走,不仅有效避免了卧床并发症,更标志着手术全面成功,尽显团队“敢接、能做、能做好”的硬实力。
杨鹏主任强调,李奶奶骨折的根本原因是重度骨质疏松,并非单纯“缺钙”,而是骨骼代谢失衡——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的平衡被打破,导致骨量减少、骨骼脆弱。他提醒,绝经后女性、有家族史、消瘦、缺乏运动、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吸烟酗酒者都是高发人群,身高变矮、驼背、莫名腰背痛,都可能是骨质疏松的早期信号。
杨鹏主任提醒,预防骨质疏松,日常防护尤为重要。每日需足量摄入钙(牛奶、豆制品、深绿色蔬菜都是优质来源),多晒太阳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适量进行步行、太极拳等负重运动,搭配抗阻训练,既能增强肌肉力量,又能改善平衡能力,从根源上预防跌倒。若确诊骨质疏松,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治疗,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隐患。
这场超高难度救治的成功,印证了多学科协作是攻克老年复杂骨折的关键,也为同类患者带来了康复希望,更敲响了中老年人关注骨质疏松、做好防摔防护的警钟。
本报记者 刘颖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