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生病”,大家可能本能地会觉得是件坏事,总想着赶紧吃药把它压下去。有时候啊,我们太急于让症状消失,反而忽略了身体发出的信号。
从中医的角度看,人生病的过程,很多时候是身体正气与外界病邪斗争的表现。有些看似不舒服的症状,其实是身体在努力地把“毒素”和病邪赶出去的排毒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几种常见的、其实是身体在自我排毒的“好”病。
发烧—身体的“高温消毒”

一摸额头烫,很多人就慌了,恨不得立刻吃退烧药。其实,发烧是身体免疫系统被激活的标志。
《黄帝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外邪(比如病毒、细菌)入侵,我们的身体就会升高体温,这个“烽火台”一来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繁殖(它们大多怕热),二来能加速新陈代谢,提升免疫细胞的战斗力,相当于给身体内部做了一次“高温消毒”。
怎么办:如果体温没超过38.5℃,且精神状态尚可,我们可以试试物理降温,比如用温水擦拭额头、脖颈、腋下,同时一定要多喝温开水,帮助身体发汗散热。
强行压制低烧,有时反而会把病邪关在体内,延长病程。
咳嗽—肺的“大清扫”
咳嗽不是病,而是一种保护性的反射动作。当我们的气管、支气管里有痰液、灰尘或病菌时,身体就会通过咳嗽这个动作,把它们“扔”出去。
中医认为“肺为娇脏”,主宣发肃降。咳嗽就是肺气在努力宣发,试图把邪气顶出去的过程。
如果一咳嗽就用强力镇咳药,无异于打断了肺部的“大清扫”,让垃圾留在里面,可能引发更严重的问题。
对于有痰的咳嗽,重点是“化痰”而非“镇咳”。
推荐大家一个食疗方:白萝卜蜂蜜水。取几片白萝卜,加水煮15分钟,待水温降到不烫手时,加入一勺蜂蜜饮用。白萝卜能顺气化痰,蜂蜜润肺,这个方子温和又有效。

腹泻—肠胃的“紧急排污”
吃不干净的东西或者腹部受凉后,上吐下泻,虽然难受,但这是肠道尽快把这些坏东西排出体外,避免它们被身体吸收。
怎么办:在腹泻初期,如果不是特别严重,不要急着吃止泻药强行止住。我们可以喝点淡盐水或小米汤,来补充流失的水分和电解质。让肠胃完成它的清理工作,往往排干净了,人也就舒服了。
呕吐—胃的“反向排毒”
和腹泻类似,呕吐通过“反向操作”,直接把有害物质从胃里驱逐出去,是一种非常直接和快速的排毒方式。
呕吐后不要立刻大量饮水或进食,可以先含一片生姜片,或者喝一小口温的生姜红糖水。生姜有温中止呕的作用,能安抚肠胃。休息一段时间后,再慢慢喝些温粥来养胃气。
皮肤出疹/长痘—体内的“邪气外透”
有时候,身体内部的湿热毒邪,会寻找通道向外散发。皮肤,就是这个最大的排毒通道。冒出一些红疹、痘痘,虽然影响美观,但这说明病邪没有往里走,而是在寻找出路。
中医治疗某些皮肤病时,讲究“透邪外出”,就是顺势而为,帮助毒素发出来。如果一味用药膏强行压制,可能迫使毒邪内陷,反而更麻烦。

推荐多吃些绿豆、冬瓜、薏米这类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材,煮汤熬粥都可以,从内部为身体“减负”。
当然,老刘最后一定要强调,如果以上这些症状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或者让你感觉非常痛苦,一定要及时就医,让医生来判断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