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星火
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

流感不同于普通感冒,是一种 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所有人群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畏寒,多伴有呼吸系统症状,如流鼻涕和干咳,有时还可导致腹泻和呕吐。
流感容易诱发和加重慢性病症状,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等。儿童、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患流感后更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流感流行季,接种疫苗是建好“防火墙”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什么要接种流感疫苗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为经济、有效的措施。流感疫苗已经在全球使用了60多年,有效性得到充分证实,能够降低老年人流感发病、住院以及相关死亡的风险,一般人群的保护效力可达到50%~70%。
接种流感疫苗使中小学生流感发病人数显著减少,接种率≥50%的学校出现流感集中发热疫情的概率较接种率低于50%的学校明显降低。
这说明接种流感疫苗可以为抵御流感建立一道坚实的屏障,有效守护公众,尤其“一老一小”的身体健康。

流感疫苗需要年年接种吗
世界卫生组织根据全球监测结果紧密追踪流感病毒变异的情况,每年预测并推荐用于疫苗生产的毒株。各国都有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这样的研究和监测部门,常年采集医院门急诊患者的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从而持续监测流感流行强度和毒株变异趋势。因为流感病毒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变异,不同变异株所诱导的抗体对不同毒株无交叉保护作用或交叉保护弱,所以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有效预防流感的关键。
接种流感疫苗就不得流感了吗
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接种疫苗是科学预防流感的核心手段。保护效果与受种者年龄、免疫功能和接种前抗体水平、疫苗株匹配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
免疫功能正常的大多数人在接种疫苗后能有效预防流感,但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免疫应答可能较弱,难以形成充分保护。
另外,流感病毒的快速变异也是一大挑战,可能出现疫苗株与流行株不匹配的情形,疫苗的保护效力减弱,感染风险增加。但即便不能达到100%保护,通常也能减轻流感相关症状。

哪些人要接种流感疫苗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25年版)》均明确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应接种流感疫苗。
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医务人员,包括临床救治、公共卫生和卫生检疫人员等;
● 60岁及以上老年人;
●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的脆弱人群及员工;
● 孕妇;
● 6~59月龄儿童;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什么时间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病毒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易于存活、传染性强。监测数据显示,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为北京市流感流行季节,流行高峰一般从12月到次年1月。
注意,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是在每年的流感季节开始前,通常在接种两周后产生保护作用,6~8月后抗体滴度开始衰减。
接种流感疫苗注意什么
接种前:
了解流感疫苗的禁忌证;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自己不很清楚是否属于禁用、慎用流感疫苗的人群,要去接种门诊咨询医生,让医生帮您判断是否可以接种;
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
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了解接种门诊的分布地点,就近接种,比如北京地区可查询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接种时:
避免空腹接种;
向门诊医生索要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并如实填写;
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
接种后:
保证接种部位的清洁、干燥;
接种后一天内注意观察体征;
如果出现持续发热等现象,可以到医院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链接
“一老一小”接种疫苗获益明显
老年人
老年人常患有慢性基础疾病,流感活动强度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密切相关。
≥65岁的老年人流感相关死亡率远高于0~64岁组,80%以上的流感相关死亡发生在≥60岁的老年人。流感也可给老年人带来相当重的住院负担和严重的经济负担。
老年人接种流感疫苗,可以减少18%~53%的急性呼吸道疾病、28%的流感相关并发症;哮喘、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接种流感疫苗,能够有效减少流感和哮喘、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发作,使住院和死亡的风险降低。
根据《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的推荐, 养老机构等场所的老年人及工作人员应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儿童
儿童年纪小,免疫功能发育还不完善,比成年人更易感染流感病毒,而且易诱发肺炎、心肌炎、中耳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婴幼儿的流感症状尤为隐蔽,不易察觉,治疗不及时可能留下后遗症,甚至导致死亡。
研究发现,接种疫苗可以使流感确诊儿童的死亡风险降低65%。 一般来说,孩子满6月龄就可以接种流感疫苗。其中,6~35月龄的孩子要分两次接种,接种第1剂后,间隔14~30天再接种第2剂;3岁以上的孩子接种1剂。

来源:健康报
编辑:Su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