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绘暖
每周四下午4时,阳光洒进B区一层活动中心,浅蓝桌布的长桌上,五彩细沙如星光般装在透明盒里,光滑的小木板旁摆着丙烯颜料,一场“指尖康复课”即将开启。参与患者中,有右腿打石膏的骨折孩童,有脑梗后右手微颤的阿姨,还有右腿戴支具的大叔,运动功能重建的护士们已笑意盈盈等候,用手工温度点亮康复路。
沙画区:五彩细沙里的儿童康复“快乐密码”
6岁的洋洋右腿骨折,刚入院时抵触康复训练,每次康复训练就会哭闹。护士小孙蹲在他身边,轻声说:“咱们画小火箭,让它陪你康复好不好?”说着,她覆住洋洋的手,带他用红沙画“小尾巴”,再教他用黄砂尾部点出小火苗。洋洋渐渐被吸引,二十分钟后,沙画上不仅有小火箭,还歪歪扭扭写出自己的名字。“以前训练十分钟都坐不住,今天居然坚持这么久!”洋洋妈妈又惊又喜。洋洋举着沙画回到病房向小伙伴炫耀:“下次我还要画奥特曼!”

木板手绘区:画笔流转间的康复力量
62岁的李阿姨脑梗术后3个月,右手微颤,连握笔都费力。护士小高帮她固定好木板,并递上铅笔:“咱们先描小爱心,我扶着您来。”她轻握李阿姨的手,引导着勾勒轮廓:“手腕右转一点,爱心尖儿就出来啦!”李阿姨手颤了几次、线条断了两回,刚想放弃时,小高指着半成品鼓励道:“比我第一次画得好!蘸点浅粉上色会更漂亮。”李阿姨深吸一口气,跟着护士的手继续涂起色,越涂越有信心。
58岁的王大叔股骨骨折术后戴支具,正努力左手辅助右手给石膏板上的“小房子”涂蓝屋顶,他开心的表示,“没想到术后还能画画,握笔时右手腕活动度比昨天好多了,画完要挂钥匙上天天看!”同是脑梗患者的张叔,在钥匙扣上画了咧嘴笑的太阳,还写了“加油”二字,并把作品送给病友,鼓励他树立信心,积极康复。

温情守护,照亮康复路
下午5点临近活动尾声,大家纷纷展示作品。洋洋的沙画收进定制相框,李阿姨的粉色爱心钥匙扣挂在包上,王大叔的蓝房子钥匙扣闪闪发亮,病友间笑着约定“下周再聚”。阳光里的笑声,满是温暖的气息。

这些指尖创作,藏着孩子战胜疼痛的勇气,也见证着患者重拾力量的努力。未来,运动功能重建病区会继续优化活动,推出更多“康复小课堂”,让骨折孩童、脑梗老人、术后成人都能找到“指尖康复密码”。让每一步康复都走得更稳、更开心,让温情与希望,照亮每段向健康前行的旅程。
文/运动功能重建病区 刘明珠
温馨提示
北京小汤山医院为医保A类定点医院,无需选择定点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