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品 | 搜狐健康
作者 | 深卫信
编辑 | 周亦川
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卒中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头号杀手”。在世界卒中日来临前,深圳举办了“百城千县——首个全国卒中中心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卒中防治知识下沉到你我身边。
在深圳,救命的卒中急救地图又双叒叕升级,定点医院已增至37家,不仅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区全覆盖,更做到了平均每65万人就配备一个“救命站点”。正是这些星罗棋布的站点,让深圳“1小时卒中救治圈”织得更密、响应更快,为整座城市拉起了一张坚实的生命防护网。
每65万深圳人配备一个“救命站点”
大脑是人体的指挥中心,但大脑也会“短路”。简单地说,卒中就是脑血管突然“堵车”或“爆管”,导致脑细胞因缺血缺氧而“罢工”。更扎心的是,这种损伤基本不可逆。最终能不能恢复、能恢复多少,完全是一场与时间、地点和身体底子的极限赛跑。
专家指出,大脑关键区域哪怕只堵住一点点,都可能引发瘫痪、麻木或失明;如果梗塞范围大,更是危及生命,容易留下严重后遗症。如果患者年龄偏大,或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恢复难度也会直线上升。
这是一场真正的生死竞速。“对脑梗死患者来说,每耽误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市二医院)卒中中心负责人符鹏程表示,脑细胞缺血超过8分钟,基本就很难救回。
深圳从2022年发布《卒中急救地图建设规范》开始,就以“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信息赋能”三大抓手,全力推进卒中中心标准化建设。效果如何?数字会说话:2021年全市定点医院只有31家,到2024年增至37家,形成“三级+二级”协同体系,实现30万人口以上区县全面覆盖,平均每家服务人口约65万。
“卒中救命网”已救治近1.9万例患者
如今,深圳已织起了一张高效运转的“卒中救命网”,二级与三级医院分工明确,确保病情不被耽误。
二级医院就像区域的“快速反应部队”,能迅速用药物打通血管;三级医院则像“特种部队”,用先进手术处理更复杂的堵塞。2024年,这张网已成功救治近1.9万例患者,其中,溶栓2456例、取栓958例患者。
更快的是抢救速度。在深圳,患者入院到用药溶栓时间,从2019年的52分钟缩短到现在的32分钟;入院到手术取栓的时间,从160分钟大幅压缩到127分钟。每一分钟的节省,都是为大脑抢回生机。
如果把卒中救治当成一场闯关,深圳的“通关”数据相当让人安心,取栓手术“疏通”成功率达93.3%;而药物溶栓导致严重出血的风险关,控制在2.12%。正因如此,最终,患者住院死亡率和致残率也都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还有中医助攻。目前,全市已有4家中医院(含中西医结合)加入卒中防治体系。患者可以借助针灸、推拿等传统疗法,在康复阶段更好地恢复手脚活动、语言能力,实现中西医协同康复。
出现“脸歪、手垂、话不清”,立刻拨打120
作为深圳市卒中救治的核心单位,市二医院在开放日上带来了一堂“一站式”卒中科普公开课。医护人员带领市民零距离感受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现场揭秘溶栓取栓设备,把“时间窗”等关键概念讲得明明白白。活动现场还提供了免费的筛查义诊。
活动中,专家敲黑板提醒,深圳卒中救命网络再快,你才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请记住“中风120”“BEFAST”是两个快速识别口诀。
中风120:1张脸,歪没歪?2胳膊,能不能抬平?0(聆)听,话说不清?
BEFAST:B(平衡),头晕走不稳?E(眼睛),眼前一抹黑?F(面部), 嘴角歪斜了?A(手臂), 手脚麻无力?S(语言),说话清楚不?T(时间) ,如有上面任一种情况,马上打120。
总之,出现“脸歪、手垂、话不清”,立刻拨打120,才是至关重要的救命“开机键”!
如何对付卒中,市二医院副院长任力杰划出重点,抢救要快,预防更要早,就像“防火”和“救火”,必须双管齐下。
一级预防,就是防“着火”,面向所有健康人群,核心是定期体检,管好血压、血糖、血脂,把危险的“火苗”提前掐灭。二级预防,防“复燃”,针对已确诊的患者,关键是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