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大众印象里,胃癌常被视作“老年病”,高发于50—70岁人群。但如今,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医师张万福在临床工作中发现,胃癌正呈现明显的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甚至二三十岁的青年、中年胃癌患者已不罕见,科室接诊的最年轻胃癌患者仅19岁,目前还有一位20多岁的患者刚做完手术。
年轻患者症状易被忽视,恶性程度高且多为中晚期
与老年胃癌患者相比,年轻患者在症状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张万福介绍,年轻人身强力壮,对胃胀、消化不良、偶尔隐痛等轻微不适往往不以为意,容易将其归咎于“饮食不规律”或“压力大”,从而错过早期诊断的黄金时机。而且,部分年轻胃癌患者的肿瘤生物学行为更具侵袭性,像低分化腺癌、印戒细胞癌等恶性病理类型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使得病情进展更快。由于警惕性不高和症状不典型,很多年轻患者在被确诊时,癌症已经发展到中晚期,错过了手术的最佳机会,治疗效果和预后也大打折扣。
多种因素导致年轻人胃癌高发
胃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变化是主要推手。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癌的最重要且明确的危险因素。中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普遍较高,很多感染发生在儿童时期,而年轻人共餐制普遍,若不注意分餐或使用公筷,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
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也会“助力”胃癌发生,频繁食用咸菜、腌鱼、腊肉等腌制食品,其中的高盐和亚硝酸盐会损伤胃黏膜;烧烤、油炸食物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苯并芘、丙烯酰胺等致癌物;三餐不规律、暴饮暴食会加重胃的负担,破坏胃黏膜的修复节律;新鲜蔬果摄入不足则会使身体缺乏维生素、纤维素等保护性因素。
此外,吸烟与酗酒也危害极大,烟草和酒精都是明确的致癌物,会直接刺激和损伤胃黏膜。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下降,身体修复能力减弱,给癌细胞可乘之机;缺乏运动、久坐不动会影响肠胃蠕动和身体代谢。
当代年轻人面临工作、学业、经济等多重压力,长期精神紧张、焦虑、抑郁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胃酸分泌失调、胃黏膜血流减少,从而诱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癌变风险。还有一部分胃癌具有家族聚集性,如果直系亲属中有胃癌患者,子女患胃癌的风险会显著高于普通人,有家族史的年轻人更应提高警惕。
做好预防,守护胃部健康
张万福强调,年轻人群在日常生活中可从多方面做好胃癌预防工作。首先是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做到均衡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减少腌制、烧烤、油炸食品的摄入;规律三餐,按时吃饭,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限酒,这是对全身健康,包括胃健康的最低成本投资。
同时,要管理好压力,保证睡眠,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保证充足的休息。还要重视“胃”的求救信号,如果出现持续性的上腹部疼痛、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反酸烧心、不明原因的消瘦、黑便等症状,且持续两周以上不见好转,切勿简单地当成“胃不好”,应及时就医。
在定期体检方面,也有值得推荐的胃癌筛查项目。幽门螺杆菌检测与根除是预防胃癌最关键的一步,可通过简单的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进行检测,若结果为阳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根除治疗。胃镜是发现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对于一般人群,建议从40岁开始考虑进行胃镜筛查;而有胃癌家族史、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幽门螺杆菌阳性等情况的高危人群,应将筛查年龄提前至30岁甚至更早,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开屏新闻记者 陶彦然
一审 朱婉琪
责任编辑 吕世成 严云
责任校对 刘自学
主编 严云
终审 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