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联明 宁波市第九医院肛肠外科 主任医师,擅长结直肠癌、混合痔、内痔、外痔、肛瘘、肛裂、肛周脓肿、便秘、肛门瘙痒、直肠脱垂、肛门痛、藏毛窦、直肠息肉、直肠阴道瘘等疾病的微创、无痛治疗)
相信很多人都遇到过这样的场景:上完厕所后,习惯性地回头一看,呀!便便上怎么有血!于是上网搜索关于便血的各种信息,发现网上有说是痔疮,也有的说是肠癌。出现便血,痔疮和直肠癌都有可能。而肠癌一经发现一般都是晚期,所以平时需要高度重视。
01 痔疮、肠癌傻傻分不清楚究竟有什么区别?
肠癌:通常指大肠癌(结肠癌与直肠癌),是一种恶性肿瘤,起源于结肠或直肠内的细胞,并可能向周围组织和其他器官扩散。
痔疮:肛门周围长出了“肉揪揪”,其实不是肉,而是由肛门区域血管的扩张和充血所导致,属于一种常见的良性疾病。通常以肛门周围出现肿胀、疼痛和出血为主要症状。
肠癌早期非常隐秘,难以被发现,而痔疮、肠癌都会引起便血。因此将二者混淆的人不在少数,我国是肠癌大国,每年都有将近20万人因肠癌去世。据统计,临床上有80%以上的肠癌在早期被误诊为痔疮,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酿成许多悲剧。
尽管肠癌和痔疮可能会引起便血,但便血并不一定意味着患有肠癌。如果出现持续或不明原因的便血,尤其是伴随其他症状时,建议尽快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评估,以确定病因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02 哪类人容易被肠癌“盯”上?
如果具有以下高危人群的一种或多种特征:
高龄
年龄是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肠癌的风险增加。
有肠癌家族病史
除了部分和遗传相关的肠癌,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癌变、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大部分肠癌都不是遗传病。但家族中有肠癌病例,尤其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患病,个体患肠癌的风险会增加。有家族病史的人应特别警惕肠癌的可能性。
有肠道疾病
部分肠道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与肠癌的发生有关。
有结直肠息肉
有结直肠息肉的患者是肠癌的高危人群,为防治癌变,应定期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癌前病变应及时处理。
喜不良饮食
高脂肪、低纤维饮食、摄入过多的红肉和加工肉制品与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有糖尿病
长期患有糖尿病的人患肠癌的风险较高。
喜吸烟酗酒
吸烟者比非吸烟者患肠癌的风险更高。
03 预防肠癌从调整生活方式开始
预防肠癌和痔疮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进行筛查。以下是一些建议:
1 健康饮食
摄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和豆类,有助于保持肠道健康。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食物,以及油炸、烧烤、烟熏等食物,减少对消化道的不良刺激。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软化大便,减少便秘。
2 控制体重
肥胖是癌症的高危风险之一,维持健康的体重可以降低肠癌风险。
3 戒烟和限制酒精
烟酒中含致癌物,吸烟、过量饮酒都与肠癌的发生风险增加相关。
4 锻炼身体
久坐不动是肠癌的发病因素之一,有运动习惯的人群比不爱运动者更不易患癌,定期进行适度的活动也能强健体魄,促进肠道蠕动。
5 积极处理压力
长期压力可能会导致肠道问题,采取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如运动、放松技巧和心理支持,可以帮助降低疾病的风险。
6 定期筛查
对于年龄超过50岁的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是重要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