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
2024年6月24日,我们敬爱的国医大师、广东省中医院老副院长禤国维教授登鹳仙去。本期致中和专栏,我们将转载禤院长在建院70周年时亲笔撰写的文章,让我们重读美文,聊寄哀思。
——来源:《广东省中医院建院70周年院史》
团结、发展、人才省中医院的成功之路
禤国维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金秋里,天朗气清,丹桂飘香;金秋里,红柿满枝,稻浪流金。在金秋收获的季节里,广东省中医院也即将迎来七十周年的盛典。
悠悠七十载,弹指一挥间。七十年里,广东省中医院却已经历了无数风雨沧桑……
忆往昔,岁月峥嵘。从1933年由一批以传承与振兴中医药为己任的粤港中医药界有识之士,在广州市大德路创建的“广东中医院”开始,广东省中医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改制、更名、发展、壮大,渐渐成为现在一所名闻遐迩的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中医院。
看今朝,旧貌新颜。走进今天的广东省中医院,不再是旧时狭小的院楼。而今,她已成为拥有二沙,芳村,珠海三个分院,天河、下塘,罗冲围三个分门诊和一个药材加工厂的集医疗、科研、教学、康复、保健和预防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综合性中医院,而且随着即将在广州大学城建设一座拥有八百张病床的现代化医院,她的规模还将得到空前的扩大。院貌也已焕然一新。雄姿屹立的门诊住院综合大楼,优美宁静的庭院式二沙分院,新颖别致的芳村分院,珠海分院也修葺一新,现代而气派。我置身其间,真是赞叹不已,感慨万千。
而更令我欣慰的,是省中医院近年来在医疗临床、科研、教学、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绩。
我欣慰地看到,历经七十年的发展,广东省中医院实力越来越强。如今,年门诊量超过290万人次,是全国年门诊服务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之一,精湛的医疗水平吸引着省内、国内以及世界各地一大批患者,成为“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示范中医院”。
我欣慰地看到,历经七十年的艰辛,广东省中医院科研能力不断创新高。我们主持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我们建立了“国家新药(中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等多个国家级中心、实验室、重点学科、重点专科,我们获得了数十个各级科技成果奖项,获得科研经费达数千万。
我欣慰地看到,历经七十年的奋斗,广东省中医院的医疗已走出国门,与海外著名医疗中心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医,让中医走向世界。
我更欣慰地看到,在今年春末抗击“非典”的战斗中,广东省中医院人以高超精湛的医疗技术、舍生忘死的救护精神,有条不紊的协作水平、前赴后继的搏斗精神打赢了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里,涌现出了叶欣这样奋不顾身的优秀共产党员、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在这里,创造了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非典”重症病人治愈率达到92%的非凡成就;在这里,中医药治疗SARS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组的肯定和好评,香港医管局指名邀请我院专家赴港协助抗击“非典”,雄辩地证明了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我欣慰地看到,还有更多更多令人激动的巨变……
自1984年进入医院领导层以来,我亲身经历与体验了医院建设与发展中的巨变。追今抚昔,感慨良多;目睹巨变,亦令我深思。
当今的医疗市场中,随着社会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化,医保覆盖范围的扩大,各种不同性质医疗机构的应运而生,其他医院力量的不断扩充,医疗市场变得风起云涌,竞争日益激烈。而省中医院能在急剧汹涌的竞争浪潮中独领风骚,不仅在医疗市场中求得了生存,而且在竞争中不断地发展、壮大了。这些巨变的背后,依靠了什么?
我想,这巨变的背后,有很多因素,而关键因素,是团结,团结的力量;是发展,发展的远谋;是人才,人才的支撑。
团结,一是领导班子的团结,一是领导与职工的团结,一是职工与职工之间的团结。三者缺一不可。
领导班子团结,才能凝聚成一个坚强的核心,犹如原子的原子核。有了这个核心,就能带动全院的协调运转。这些年来,我们正是这样做了。医院领导集体在第一把手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行动步调一致,使医院管理水平跨上一个新台阶。在吕玉波院长带领下对医院管理模式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素的《“双线六制”现代中医院管理模式的探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领导与职工团结。领导干部必须摆正自己和群众的位置。医院领导意识到,在我们心目中,领导要事事带头,起到榜样的作用。医院组织结构,应该是倒三角形的,职工在上,医院领导在下,领导为职工服务。有了这个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始终把职工的利益放在前面,处处为职工的利益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全院职工的拥护,才能在医院重大决策时得到职工的全力支持,才能最终调动全院职工的积极性,为医院的发展多作贡献,作好贡献。在抗击SARS的战斗中,医院职工之所以能前赴后继,主动请缨争去感染区第一线,不正是这种全院上下团结一心的真实写照吗?
职工与职工的团结。医院领导随时嘘问职工的寒暖,关注职工间的矛盾,进行调节和疏导,尽可能地使大多数职工团结一致,才能使医院整体的效能远远大于单个职工发挥效能的简单相加。
“团结就是力量”,这正是省中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强基石!
医院要求得生存,做大、做强是必须的;医院要求得发展,人才是必须的。
“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国家,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局面;只有发展,才能实现国富民丰的强大。一个医院,只有发展,才能提高医疗水平;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病人:只有发展,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要发展,人才是关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是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同样,推动医院发展的,是人才;医院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在医疗市场竟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医院发展形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必须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医院的竞争力和适应力。这其中,人才是关键。
我们深知,医院要做大做强,才能具有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下抗御风险的能力。人才,即是其强有力的支撑。没有众多真才实学的人才有力支撑,没有整体医疗水平的有力保证,医院的强大和发展就很难以为继,医院的抗御风险能力也无从说起。
所以。这些年来,医院不断地寻找机会进行发展。我们建成了二沙分院,我们接管了珠海分院,我们又接受委托经营了芳村分院。通过这种低成本的规模扩张,我们整合文化、服务、物流和资金,整合技术、科研、教学的力量,以求进一步做大做强,打造医疗机构的“航母巨舰”。
所以,这些年来,医院坚持不懈地进行了系列“人才战略”。如我们提出要把医院办成“现代名医的摇篮”。我们花大力气开展继续教育,推行“名医工程”;我们特邀了全国著名的15位名老中医来院授徒;我们先后实行了主任导师制,制定青年拔尖人才管理条例,让他们在科研经费、津贴、深造、住房等方面享受特殊待遇,为其施展才华;同时,我们也创造一切机会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了更多的成长成才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一大批中青年骨干脱颖而出。“人才战略”的实施,使很多海归人才和国内中西医著名专家都愿来我院寻求发展,施展才智。人才的加盟,也使我院在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实力大大提高,并迅速处在了全国的前列。
团结的力量,发展的远谋,人才的支撑,正是这三者坚强的结合,铺就了广东省中医院辉煌成功的路。今天的省中医院,已经成为一所名闻遐迩的中医院,成为“南粤杏林第一家”中医院,成为在老百姓心目中口碑相颂的名医院。
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时代在发展,在变化。作为人类健康庇护站的医院,同样需要发展,需要变化,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省中医院也并未因此停滞不前,省中医院人有自己更高的目标:建设全国一流的、现代化的、综合性的中医院!
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省中医院明天的路,定是更美好……
——2022年8月29日在大德路总院西区5楼门诊室,《致中和——读懂广东省中医院的第一本》呈送给禤院长。他在翻阅《致中和》新书时,随即接受了本专栏采访(详见既往链接)。看着新书,禤院长感慨良多,他还展示了他的口袋小本子里的一页记录,鼓励后辈们要继续加油努力!
附-禤院长的笔记原文:
治学格言:勤学医源,广采新知。
行医准则:医者必须仁道、仁义、仁人之心。
立志高远,脚踏实地;
领悟感恩,学会珍惜;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经得起挫折的考验;
努力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生的梦想都很多,但生命是有限,能圆的梦不一定很多,因而要珍惜这一切相遇,热爱每一项工作,善待周围善良的人。
执行编辑:卢悦明
审核校对:王军飞
责任编辑:陈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