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肝癌就等于直接判“死刑”吗?其实,肝癌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关键在于能够早发现、早干预。而对于初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的患者,错过手术切除的机会,到底应该如何扭转不利局面,重新争取生命的主动权?
近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肝胆胰外科二科张万广主任医师、项帅副主任医师,携手全国健康节目金牌主持人林欣,在医联媒体直播间与广大网友深入探讨了肝癌的早筛以及治疗策略,这次直播旨在为广大患者和关心健康的朋友们科普肝癌诊治的知识。

张万广主任医师:肝癌发病原因复杂 哪些人需重点防范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器官,承担着多种生理功能,其中就包括激素代谢转化、药物或其他代谢废物的分解和解毒。另外,肝脏也是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同时也可以贮存糖原,拥有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量、在胚胎时期造血等功能。肝脏还参与蛋白质、脂类、糖类等物质的合成以及转化分解。
当肝功能下降出现严重病变,甚至发展成肝癌,人们的健康将会受到威胁。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第四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第二位的肿瘤致死病因,其中以肝细胞癌最为常见。原发性肝癌的发病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受饮食、环境的双重因素影响,张万广主任医师提醒,以下高危人群需要重点防范:
1、HBV/HCV感染患者,多种原因引起的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
2、长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病或非酒精脂肪性肝炎,尤其是年龄40岁以上男性
3、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有糖尿病、肥胖、吸烟史等人群

项帅副主任医师:肝癌治疗难易复发 早筛早干预是关键
肝癌的治疗难度大,虽然近年也有很多新药物,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但是治疗以后复发几率很高,患者需要长时间跟肝癌“战斗”,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所以,除了治疗之外,肝癌的早治、早发现、早筛查尤为关键。
早期肝癌通过手术切除可达临床治疗,但在我国能够满足条件的患者只占20%—30%。由于肝癌起病隐匿,大多数患者一经确诊已经是中晚期,错失最佳治疗时机。为此,不管是慢性乙肝,还是丙肝或酒精引起的肝硬化患者,项帅副主任医师建议每隔半年做一次全面的复查,有条件的可以三个月左右做一次。
肝癌的筛查和诊断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超声检查:是肝癌早筛的常用手段,操作简便且无辐射,但对小于2cm的微小肝癌,其检出灵敏度有限,易出现漏诊
2、AFP甲胎蛋白检测:常规早筛手段之一,大约有40%的小肝癌,AFP正常
3、CT和MRI:用于筛查肝癌阳性患者的进一步诊断
4、组织活检:侵入性检查,用于肝癌的病理确诊
项帅副主任医师:治疗肝癌手段多 降期转化带来新希望
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局部消融、介入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化学治疗、肝脏移植等等,通过多学科MDT模式,由肝脏外科、介入放射科、核医学科、放射肿瘤科、肿瘤内科的专家团队,对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综合评估,选择最优的治疗组合方案。
肝癌的治疗既要控制肿瘤,同时还要保证肝功能正常,对于肿瘤太大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可以采用转化治疗,利用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手段将肿瘤缩小、降期,改善肝功能,然后再进行手术根治,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同时,提高生活质量。
另外,在肝癌的治疗领域,现在还有能够实现对肝脏功能实现精准打击的“核武器”——钇90微球注射液选择性内放射治疗。通过肝动脉导管介入的方法,将数千万粒带有高能β辐射的钇90树脂微球植入到肝脏肿瘤供血动脉,从内部实施辐射损伤。项帅副主任医师还介绍了这种治疗方式的几个显著优势:
1、治疗单侧肝叶时增大对侧余肝体积,从而达到手术切除标准
2、高强度β射线杀伤肿瘤,缩瘤效果优于TACE及系统治疗
3、有效治疗门脉癌栓
4、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良好
因余肝不足所致的技术不可切除,伴高复发风险的肿瘤学不可切除,年龄、体能等其他因素不适合切除,都属于钇90微球注射液选择性内放射治疗的优势群体。这种精准内放射治疗技术,在国际应用已超过20年,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保障。
医疗技术不断进步,科学也在迭代更新,过去一直认为肝癌就是绝症,但现在专家手中其实拥有很多“武器”,关键是评估如何组合使用才是对患者最有利。所以,肝癌患者和家属不要轻言放弃,积极配合治疗,高危人群要做好定期检查的工作。